高校食堂承包经营模式的探讨发布时间:2021-03-05 10:35 浏览次数:
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下,1999年开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,通过后勤社会化改革,加快了高校后勤设施的建设进程;剥离了后勤服务的经营职能,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劳动关系;使市场机制在后勤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得到了加强,尊重了价值规律,尊重了市场规律,使后勤服务的专业化、集约化的水平显著提高;建立了成本分担的机制,为学校集中着财力,投入教学科研创造的条件。高校食堂承包的后勤社会化改革,也取得了以上的各项成果,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,维护了学校和社会的稳定。
高校食堂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中,食堂的经营模式是深化改革,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核心环节。高校食堂的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高校食堂在实行后勤社会化后,事实上融进了整个社会服务产业系统中,成为社会服务行业中的组成因子,其社会化过程是一个按照市场化运作的过程,其经营的方式须按照市场化的运作要求,遵循价值规律45,自主经营,自负盈亏,自我约束,自我发展,体现出一般第三产业中企业的经济属性。
高校食堂地处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,学校的教书育人、传道授业,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办学综合基地。高校食堂承包经营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,很多高校采用的食堂经营模式。它有效地减轻学校的负担,带来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,但在实际运行中也产生不少问题和矛盾,分析利弊,探讨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矛盾,是高校食堂社会化改革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。
